司马迁选婿眼光独到,把女儿嫁给丞相为妻,后代影响后世百余年_历史_杨敞_杨氏
《司马迁》
“林同悲哉执手泣,论著谨毋忘。岂识迁它日,能田石室藏。”——《司马迁》
自古以来,能够成为后人铭记的伟大人物并不多,尤其是那些被世人尊敬且没有贬责的名字更是凤毛麟角。在这些少数人当中,司马迁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位人物。没有他的《史记》,中国历史的记载也许会留下许多空白。若非他那种坚韧不拔、忍辱负重的品性,我们今天可能很难想象黄帝时期到汉朝期间,中华大地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与景象。司马迁的贡献,若没有他,我们也许无法知晓许多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,他们的功勋和影响将随时间湮没,许多经典的典故也可能不再流传。
司马迁不仅因他的毅力和刚正不阿的个性而受到尊敬,他更有着高超的识人之术。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丞相,而她的后代中,竟有三位皇帝和百余位宰相,家族的兴盛可以说是显赫一时,堪称富贵荣华的象征。
忍辱负重,毅力坚韧
展开剩余81%司马迁出生于官宦之家,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。早年间,司马家族的祖父用大米交换爵位,这让他们避免了徭役的困扰,得以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。年轻时,司马迁便显示出非凡的智慧。在父亲的引导下,他开始阅读《国语》、《左传》等经典作品,年纪稍长后便开始游历各地,搜集历史遗事与古代的轶事,足迹遍布大江南北。旅行归来后,他便跟随父亲进入朝廷,开始仕途生涯。
在司马谈临终时,他向司马迁托付遗愿,表示未能完成历史的记录是他最大的遗憾,期望司马迁能接替他,将未竟的事业完成。这一请求深深打动了司马迁,并成了他坚持完成《史记》的动力之一。虽然历史事迹的记录本就属于他的兴趣所在,但父亲的嘱托让他的使命感更为强烈。
父亲去世后,司马迁更加专注于历史的搜集和整理工作,凭借着对事物的公正态度,他以第三者的角度客观记录了那些历史事件,不夹杂个人情感。随着努力的深入,司马迁的官职也逐步上升,最终成为了太史公,掌管起国家的历史记载。然而,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,司马迁深知,自己的使命是要做到不带个人色彩、不偏不倚地记录历史。
然而,司马迁的刚烈性格也让他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考验。李陵投降匈奴,成为了朝廷的罪人。尽管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曲折真相,汉武帝却执意怒斥,甚至欲将李陵处死。司马迁无法忍受这一不公,忍不住为李陵辩解几句,结果惹怒了汉武帝。汉武帝怒不可遏,要求司马迁接受惩罚。最终,他面临两种选择:要么辞去官职、保全性命;要么忍辱受阉,并继续履行历史记录的职责。
作为一位有骨气的文人,阉割对于司马迁来说是莫大的耻辱,简直比死还要痛苦。然而,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、完成历史记载的使命,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苟活,继续完成未竟的事业。这种忍辱负重并非为了苟且偷生,而是为了能完成更为伟大的任务,这也是后人永远铭记他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独到的眼光,英明的婚配
司马迁不仅在历史的记录上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,他在选婿方面的眼光同样独到。在那个女性被束缚于家庭、地位低下的时代,司马迁对待女儿的教育尤为特殊。他并未让女儿过着只学女德的封建生活,而是鼓励她读书写字,让她了解历史事迹,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司马迁的女儿在他的影响下,不仅对历史有深入的理解,而且也具备了独立的社会见解和政治眼光。
司马迁为女儿选择的女婿杨敞,乃是弘农杨家之孙,杨家的祖先杨喜曾是开国功臣,家族因此显赫一时,衣食无忧。杨敞从小在家族的熏陶下,学会了官场的险恶,养成了谦虚谨慎的性格。正因如此,杨敞被大权在握的霍光所选为军师。随着霍光的权势日益增长,杨敞的地位也逐渐水涨船高,最终成为了丞相。
司马迁选择杨敞作为女婿,绝非巧合。能够成为杨敞的妻子,司马迁家族的声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杨家日后的成就,才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。
弘农杨氏的辉煌
随着历史的推移,杨敞在官场的经历逐渐升华。因刘贺无才,霍光等人欲罢免之时,杨敞曾犹豫不决,但最终在司马迁女儿的深思熟虑下,他决定加入罢免刘贺的行列。刘贺被罢免后,霍光辅佐新帝,弘农杨氏的地位也水涨船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弘农杨氏不仅在汉朝时期扬名,甚至在唐朝时,杨家族人更是位居高官,成为显赫一族。隋朝三位帝王均为弘农杨氏之后,而即使隋朝灭亡,李唐王朝与弘农杨氏依然有着深厚的联系,李渊更是将女儿嫁给了杨家。杨家所出的人才辈出,甚至杨贵妃也成了其中一员,最终,弘农杨氏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辉煌百年的家族之一。
总结
三位皇帝,百余位宰相,数不清的官员,纵观历史,弘农杨氏的成就可谓极为出色。司马迁的眼光不仅为自己的女儿找到了理想的婚配,更在后代的影响下,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传奇。如果他能够看到这一切,或许也会感慨万千吧!
发布于:天津市